close

  就在習近平主席訪印前夕,印度《第一郵報》上刊發署名拉傑夫?夏爾馬的文章,認為自1962年中印邊界戰爭結束以來,中國國家主席破天荒第一次在訪問巴基斯坦前訪印,具有“重大意義”。文章作者認為,亞洲和世界的未來依賴於中印兩個大國,雙方必須拋棄昔日的痛苦回憶,共同攜手向前,並憧憬兩國能夠回到上世紀50年代共同歌唱“印地秦尼巴依巴依”(Hindi-Cheeni bhai-bhai中印人民是兄弟)的黃金歲月。
  但即便這位作者本人也坦承,這並不容易,因為兩國間還有棘手的邊界爭端問題未能解決,兩國政治家和民眾間還存在著相互不信任。不僅如此,作為在地緣政治舞臺上舉足輕重的兩個大國,本地區或本地區以外的政治勢力也勢必產生合縱連橫,讓別人為自己火中取慄之心,加上中印兩國自身都有大國情結和遠大抱負,這些都足以令兩國關係的前景變得更加複雜化。
  然而“印地”和“秦尼”即便在這種略有些不自然的氛圍里,也在許多領域獲得長足發展:經濟領域自然最為突出,據印度旁遮普-哈里亞納-德里工商會研究顯示,2013-2014財年前9個月,印中貿易額達到495億美元,占印度總貿易額8.7%,從前一財年的第三大貿易伙伴躍居第一大,超過了美國(460億美元)和阿聯酋(454億美元),且雙邊貿易關係發展速度驚人,潛力巨大,2004年雙邊貿易額不過70億美元,2008年高達380億美元,2013年為650億美元,而雙方計劃在2015年達到1000億美元;在國際合作領域,雙方不僅剛剛在“金磚”平臺就“金磚國家銀行”達成歷史性共識,還在聯合國氣候大會等問題上做出 “共同進退”的默契姿態。
  習近平主席此次訪印,適逢莫迪總理64歲生日,後者一改生日期間不見外客的習慣,破例在故鄉古吉拉特邦迎接習近平,並邀請出席生日活動,這不僅是一種友好的表示,也是一種合作的姿態。如果說,“莫迪改革”在整個印度範圍內,依然前途未卜,那麼在他長期經營的古吉拉特邦卻已具備一定“小氣候”,此次兩國商討的部分合作項目,尤其是眾所矚目的交通設施和工業園區項目,大多從該邦開始,可謂煞費苦心的安排。萬事開頭難,從具備一定基礎的古吉拉特邦開始,顯然是賓主雙方的匠心所在。
  然而誠如許多分析家所言,印度是個有雄心、有抱負的國家,且長期以來擁有得天獨厚的良好國際環境,在引進投資、接納戰略合作伙伴方面,同樣會貨比三家,左右逢源。自1980年至今,以經濟平價計算,中國經濟增長高達印度的4倍,這對於部分印度人而言,是艷羡和學習的榜樣,趕超的目標和動力,但對另一部分印度人而言,卻是難以接受的事實,不可能不對兩國關係的發展,構成微妙的影響;由於種種原因,中印經濟結構雖然存在互補性,但印度對華貿易逆差逐年擴大,如今已達400億美元以上,這也勢必成為印度政府和許多印度人的一塊心病。
  還應看到,莫迪所在的印度人民黨是一個秉持民族主義綱領的政黨,在經濟、改革、基礎建設、投資諸領域,莫迪政府可能表現出對中國(以及其它各國)更開放的姿態,在遠離兩國“敏感線”的國際領域也能呼應、配合,但在涉及領土爭端或“勢力範圍”等問題上,印度人民黨政府恐怕會比國大黨更強硬、更不妥協。
  因此,有媒體分析,中印兩國的邊界爭議不應該成為兩國戰略縫隙,兩國既要建立有效的危機管控機制,同時也要盡可能對接各自的國家發展戰略,通過對接,穩定雙邊關係發展的環境。“龍象之爭”不是雙邊關係的定義,“龍象共舞”才是應有的景象。
  這也正契合了《第一郵報》上那位名叫拉傑夫?夏爾馬的作者的心意:“印地秦尼巴依巴依”後,相互合作,共同完成“摘星逐月那樣的奇跡”。(陶短房)  (原標題:“印地秦尼”能否再次“巴依巴依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i33jiyil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